馬斯克成立美國黨與加速主義的政治試驗
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將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的技術至上哲學引入政治領域。馬克思(Karl Marx)曾指出,科技進步影響生產方式,進而塑造人們的思想與社會制度,稱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加速主義則將科技發展由工具提高到主體位置,主張加速科技發展,創造技術奇點以改革社會,認為既然技術進步是社會變革的根本動力,傳統道德與文化價值就應為技術發展讓路。
英國哲學家尼克·蘭德(Nick Land)被譽為「加速主義之父」,他的思想一定程度受1980-19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啟發,當時中國政府通過摒棄過時的條條框框,全力招商引資與推動技術進步,快速實現了現代化。加速主義後來傳播至美國矽谷,深刻影響了馬斯克與彼得·蒂爾(Peter Thiel)等科技領袖。
對於技術進步的態度,存在左右兩派觀點。左翼認為資本主義已成為技術生產力的桎梏,強調技術的民主化,例如列寧提出的「電氣化加蘇維埃」,提倡技術惠及人民(可參考《Manifesto for an Accelerationist Politics》);右翼則主張技術進步應由市場與精英主導,反對政府監管(可參考《Notes on e/acc principles and tenets》)。
馬斯克推崇的「有效加速主義」(e/acc)屬於右翼,視技術進步為最高價值,認為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加速,而市場機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並假設社會問題可通過技術進步自然解決。馬斯克在2024年7月11日的一次直播中提到,腦機接口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讓大腦和計算機進行高度鏈接,在人類智能和數碼智能之間建立共生關係,降低AI帶來的風險。換言之,其最終目標不是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行動能力,而是讓植入晶片的人擁有比正常人更強大的能力,顛覆性不亞於創造「超人」。
然而,有效加速主義本質上是「反人類中心主義」的,全人類的福祉並非其首要考量,部份激進觀點如《Notes》一文明確表示,與超人類主義不同,有效加速主義對人類「沒有特別的忠誠」。至於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的技術進步會擴大貧富差距,最終導致制度崩潰。有效加速主義者多數會迴避這類問題,也不太關心底層民眾是否會受益。而就加速主義的思想源頭上來說,中國人民大學翟東升教授指出,中國當前的發展模式可視為一種「以人為本」的左翼加速主義,超越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唯GDP論」,試圖在技術進步與社會公平間尋求平衡,與有效加速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黨的政策方向尚未完全明朗,但馬斯克一貫的政治主張,諸如減少監管、推動科技進步,以及大力發展AI等,都與有效加速主義的核心理念契合,或許能吸引科技愛好者,在部份科技重鎮形成影響力。不過技術進步是否能解決社會矛盾,例如新科技能否創造足夠的就業,AI廣泛應用會否導致大規模失業,腦機接口能夠惠及多少人,乃至科技發展是否能自動調和階級矛盾等等,都是未知之數。
馬斯克的財富和X平台的宣傳能力也會為美國黨提供短期優勢,然而選舉必須面對大眾,是否能夠成為有一定政治影響力的主張,有賴於接下來選舉的實踐。考慮到有效加速主義對科技精英的影響。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關注一下。
李炘,80後,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第九屆研究生會會長。從事媒體行業18年,曾供職於多間傳媒機構,現為網絡媒體香港輕新聞總編輯,文章散見於信報及經濟日報。
刊於《薈萃》,2025年10月1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