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04的文章

水利、佛學、人生觀——專訪港大副校長李焯芬

圖片
採訪李焯芬教授 水利土木工程、中國文學、佛學,你們看出當中的關聯嗎?沒有關聯?這就錯了!港大副校長李焯芬教授身體力行地將三者連結在一起,想知道這三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如何走在一起並互相配合應用?且聽李教授道出其中奧秘吧! □本報記者李炘 ■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教授 學習土木工程 源於文學 □您是水利、土木工程方面的專家,同時也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席,為什麼同時對這兩方面有興趣呢? ■這就說來話長了,在年青的時候我很喜歡文學,參加過一些「文社」的活動,寫了一些散文、小說等,當時也看了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如巴金、矛盾、蕭軍、蕭紅、端木蕻良等,20、30年代的小說經常反映中國農村的生活,不是水災就是旱災,題材十分沉重。中國有八成人口是農民,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沒有水,農業就失收,很容易造成民變。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文學作品中就能夠了解中國人民的痛苦,所以轉而學習比較務實的土木工程學。在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由於當時中國正在進行「文革」,無法回國建設,加上覺得自己的水利的知識還不夠,又知道加拿大的水利工程很發達,就去了加拿大進修,所以我對文學和理工都有興趣。 鼓勵大學生 學多元化的知識 □大學生一般只關心本科事,理科人很少接觸文學文化、文科人亦很少接觸科學,大學裏縱有通識教育可選修,但一般也不會特別重視,您覺得這是導致大學生思維狹隘的原因嗎?問題出在哪裡? ■我認為社會是多元化的,人生也是很多姿多彩的,太專於一門科目確實會令視野變窄。我們經常說人生有「真、善、美」,真,就是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追求;善就是自己情操的培養,可以是宗教或者行善事等;美就是對美的追求,美化生活,能夠做到這些,才能夠有一個豐富的人生。了解文學和藝術,有助我們從壓力中解放出來,令我們的生活可以調節的更加好。 現在香港各大學都有不同的通識教育的活動,希望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對其它知識的掌握,當然現在大學都是三年制,三年對於專業的教育來說,都可能不太足夠,更加何況是通識教育?大學生還是要以掌握本科知識為主,現在本科知識大約是八成,而其余兩成為通識教育。學習一些中國國情,對理工科學生將來到內地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用理科的方法學習佛學 □您是香港佛教學院院長,怎樣看待佛學的呢? ■我認識佛學是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開始。一次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