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亞投行為香港工程界帶來的發展機遇——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蔡宇略博士

圖片
亞洲是世界上最有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擁有全球六成的人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但是因為建設資金、技術等問題,亞洲一些國家面對道路、港口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亞洲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必要的資金。 《經濟導報》專訪了香港屋宇署前署長、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蔡宇略博士,他認為,香港有良好的工程基礎和獨特的管理經驗,可以借助亞投行的契機,將香港的經驗和工程系統帶到亞洲,為香港工程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導報》:亞投行全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輿論焦點集中在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反而較少人提及,您認為這方面的發展前景如何? 蔡宇略: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配合城市化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兩者互為因果,發展了工業才有資源改善民生,民生需求又促進工業發展。在這循環過程中,城市化提供了較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經濟才得以持續增長,服務業才會發達。 香港過去的發展模式就是這樣,現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也把城市化和工業現代化列為主要的發展目標。亞投行是很大的一個項目,亞洲很多地方都需要城市化,發展潛力無限,以一路一帶為例,無論是陸路還是海路,沿線國家都有很多的商機,香港肯定可以分一杯羹。 《經濟導報》:香港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金融為主,在基礎建設方面有沒有什麼領先全球的經驗? 蔡宇略:香港城市建設的特色是高密度和高層建築,在全世界都數一數二,以前不少人認為人口密度高不是好事,但是與高層建築配搭的人口密度高卻可以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居住環境,又可以帶來社會效益的正面影響。以地鐵為例,能夠盈利的地鐵恐怕只有香港,地鐵投資巨大,但香港市區人口集中,乘客量足以產生盈餘。相比之下,倫敦人口較為分散,地鐵線較長,因此乘客量就不足以維持成本。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高密度的城市發展才是有效率及可持續的,如何建構並管理高密度城市,就是香港的特殊經驗。 科技是一種方法論,工程則是一種系統的方式,將原材料、機器和人工結合在一起,把科技理論化為生產。工程師最寶貴的財富在於實踐經驗,數學公式全世界都一樣,任何地方的人拿起書都可以學,但是如何因地制宜,靈活運用,才是香港工程師的優勝之處。 具體來說,香港住宅樓宇普遍高度都達到20層,無論上海、北京這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