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0的文章

廢品成就藝術品 蔡啟仁絕不兒戲

圖片
蔡啟仁和他的廢品雕塑(受訪者提供) 在全球致力推行環保的今天,廢物利用早已不是新鮮事。在香港,常常有機構或組織舉辦環保比賽,小朋友利用膠樽、紙皮等做成小玩意,實在很有趣。利用比賽去增強市民關注環保意識,很有教育義意。但小朋友們做的雖然有趣,卻不能存放太久,比真正的雕塑相差很遠,可謂小兒科及兒戲了。 為了為環保出一分力,雕塑家蔡啟仁親自操刀,把萬千廢鐵變成藝術品,除了呼喚市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外,更可把廢料變成藝術品,化作有金錢價值的商品,實在不是兒戲。 蔡啟仁的好朋友陳先生在東莞開設手袋廠,規模不小,擁有3000個員工。由於每個手袋都需要60多個模具才可生產出來,手袋款式又不停轉變,因此數年來積存了許多已經沒有用的舊刀模,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由於蔡啟仁經常與陳先生提及環保設計,終於談到雕塑上了,「我和他合作,利用他們的廢金屬來製作藝術品,千萬別當廢品是廢品呀!」其實單在東莞就有數萬間大小工廠,這些工廠每年產生的各種金屬廢料多到不能想像。在別人的眼中的廢品,到了蔡啟仁手上就變成藝術創作的原材料。 蔡啟仁認為,廢料雕塑對企業形象也有幫助:「環保已經成為逼在眉睫的話題了,這個雕塑將會放在企業的門口,有人過來,看見是用廢品做成的雕塑,會覺得這個企業對環境有承擔,形象立即提升不少。」 金屬值錢,賣出去不方便快捷又可以收回一筆錢嗎?「一來陳先生很關心社會及環保,二來如果買出去,一斤只能買1.5元,但是做成藝術品,他的價值就無可限量。」就這樣,他們選擇踏上把廢鐵變成藝術品的路。於是由九年初一做就做到暑假,到現在還未完成,尚欠上色工序。 蔡啟仁利用這些廢金屬,製作了一個比真人還大的皇帝出巡系列雕塑,全是立體的,除了有馬車、馬夫和皇帝,還有各式樂師和侍衛。樂師有敲鑼打鼓的,也有拉二胡的,侍衛分別有士兵和將軍造型,每個都不一樣。 蔡啟仁說,用廢料製作雕塑的難度,比傳統的雕塑難度更大,這是因為廢料大小不一,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可以按需要倒模製作,也沒有辦法畫草圖,「一定要臨場發揮創意,一邊找材料,一邊構思整體設計。」 「例如這個樂師的喇叭,就是用舊風扇做的,而車輪,則是用廢的模具逐塊拼砌而成。」這種拼接手法非常耗時,「一個星期做三天,早上8點開始燒焊,往往要工作到晚上9點。」對於這種工藝,蔡啟仁十分得意,他不怕別人抄襲,因為全是臨場發揮,根本沒辦法抄,「

字有玩法——訪問蔡啟仁

圖片
蔡啟仁和他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介紹一個人,最簡單就是為他加個符號,這符號可以是職業,可以是身份,也可以是稱呼。要給蔡啟仁一個符號則有點難度,翻看他的相關報導,存在著很多種不同的稱呼,如書法家、雕塑家、設計師和藝術教育家等等。 「這些稱呼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每個稱呼我都欣然接受」。讓蔡啟仁自己選一個最喜愛的,他卻說出一個新的名詞——創意教育工作者。 多產 蔡啟仁是相當多產的藝術家,他學生時代玩漢字設計,獲得了很多日本舉辦的漢字設計獎,其後將漢字的筆劃拆解,融入平面設計及雕塑作品當中,1996年香港市政局成立十週年,又適逢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百週年,請蔡啟仁獲邀請創作了十座運動系列雕塑,供市民欣賞,這批雕塑運用了中文宋體字的筆劃創作,其中代表作是位於長洲的滑浪風帆雕塑,因之後李麗珊奪得奧運風帆項目金牌而聲名大噪,現已成為長洲一景。2010年,他的中文筆劃系列雕塑《永恆八法.藏》參與了上海世博的《承傳與創造‧水墨對水墨》展出。 除了雕塑創作,蔡啟仁在包裝及平面設計上也有成績,比較常接觸到的如提款機上的銀通標誌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把水墨畫以另一種方式演繹,製成茶葉產品的外包裝,並成功打入日資百貨公司;浸信會出版社和天道出版的商標等等。從平面到立體皆有好成績。 創意 能做到多產又多變,蔡啟仁認為關鍵是創意。「好的藝術品,第一眼看上去就給人心靈的震撼和感動。這就需要變化,如果大家『見慣見熟』,不會有感動。」蔡啟仁認為藝術之所以能夠稱為藝術:「必須要有原創性,才能成為藝術。如果只是跟隨別人的路徑而走,那麼無論技術多麼高超,也只是一個很好的工匠。」 蔡啟仁早年師從趙少昂,他覺得無論繪畫也好,書法也好,都有流派。第一個開創流派的人是天才,後來者不斷模仿前人的模式,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大師,頂多是一個人才。因此蔡啟仁也沒有模仿趙少昂的風格,而是刻意選擇了一條和前人不同的道路。他拿出剛剛提到的英記茶莊包裝盒,圖中的文字用了水墨畫的方式表現,和傳統的水墨畫完全不同。 蔡啟仁諸多設計,都和中文字密切相關,他認為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文字,蔡啟仁說:「中文字的一點、一瞥都非常優美,將這些元素重新組合,就能玩出萬千變化。」在諸多的字體當中,蔡啟仁又鍾情宋體字,這是因為宋體字源自印刷用的木刻雕版,為了配合雕刻,字體都設計得剛勁有力。以蔡啟仁的話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