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成就藝術品 蔡啟仁絕不兒戲

蔡啟仁和他的廢品雕塑(受訪者提供)

在全球致力推行環保的今天,廢物利用早已不是新鮮事。在香港,常常有機構或組織舉辦環保比賽,小朋友利用膠樽、紙皮等做成小玩意,實在很有趣。利用比賽去增強市民關注環保意識,很有教育義意。但小朋友們做的雖然有趣,卻不能存放太久,比真正的雕塑相差很遠,可謂小兒科及兒戲了。

為了為環保出一分力,雕塑家蔡啟仁親自操刀,把萬千廢鐵變成藝術品,除了呼喚市民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外,更可把廢料變成藝術品,化作有金錢價值的商品,實在不是兒戲。

蔡啟仁的好朋友陳先生在東莞開設手袋廠,規模不小,擁有3000個員工。由於每個手袋都需要60多個模具才可生產出來,手袋款式又不停轉變,因此數年來積存了許多已經沒有用的舊刀模,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由於蔡啟仁經常與陳先生提及環保設計,終於談到雕塑上了,「我和他合作,利用他們的廢金屬來製作藝術品,千萬別當廢品是廢品呀!」其實單在東莞就有數萬間大小工廠,這些工廠每年產生的各種金屬廢料多到不能想像。在別人的眼中的廢品,到了蔡啟仁手上就變成藝術創作的原材料。

蔡啟仁認為,廢料雕塑對企業形象也有幫助:「環保已經成為逼在眉睫的話題了,這個雕塑將會放在企業的門口,有人過來,看見是用廢品做成的雕塑,會覺得這個企業對環境有承擔,形象立即提升不少。」

金屬值錢,賣出去不方便快捷又可以收回一筆錢嗎?「一來陳先生很關心社會及環保,二來如果買出去,一斤只能買1.5元,但是做成藝術品,他的價值就無可限量。」就這樣,他們選擇踏上把廢鐵變成藝術品的路。於是由九年初一做就做到暑假,到現在還未完成,尚欠上色工序。

蔡啟仁利用這些廢金屬,製作了一個比真人還大的皇帝出巡系列雕塑,全是立體的,除了有馬車、馬夫和皇帝,還有各式樂師和侍衛。樂師有敲鑼打鼓的,也有拉二胡的,侍衛分別有士兵和將軍造型,每個都不一樣。

蔡啟仁說,用廢料製作雕塑的難度,比傳統的雕塑難度更大,這是因為廢料大小不一,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可以按需要倒模製作,也沒有辦法畫草圖,「一定要臨場發揮創意,一邊找材料,一邊構思整體設計。」

「例如這個樂師的喇叭,就是用舊風扇做的,而車輪,則是用廢的模具逐塊拼砌而成。」這種拼接手法非常耗時,「一個星期做三天,早上8點開始燒焊,往往要工作到晚上9點。」對於這種工藝,蔡啟仁十分得意,他不怕別人抄襲,因為全是臨場發揮,根本沒辦法抄,「其實人家只要有心做,就可以做到的。」

全部使用廢品是蔡啟仁的一個堅持,「韁繩是難度最高的,有工廠的師傅說用現成的鐵鍊,但這樣就破壞了原來的理念,最後拿一些廢品重新組合,出來的效果反而更加好。」

蔡啟仁說,雕塑完成後會拍照印刷成書以作推廣介紹,這次只是一個嘗試,日後可能將環保雕塑的概念推廣到其他工廠,「這也算是對環保的一點貢獻吧。」

香港《頭條網》,2010年11月17日
http://www.hkheadline.com/arts/arts_content.asp?contid=32834&srctype=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射雕英雄傳》讀書報告

《西潮》讀書報告

博客編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