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正在邊緣化
民主派在回歸紀念日遊行 |
十二月四號的遊行,香港人又以和平的遊行獲得了各界的讚賞。這次遊行的人數綜合港大學者與警方的統計數字,有六萬多人,不能算少。表面上是民主派一次成功的政治動員,但是如果解剖這只「麻雀」的話,就可以清楚地看見民主派內部各種力量的角力。作為民主派「龍頭大哥」的民主黨在這次遊行中並未獲得太多的政治利益,民主派的權力天平漸漸轉移到新生的力量之中。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究竟這次遊行對誰有利?對誰無利呢?
政府什麼都沒輸
曾特首上台後,特區政府已一洗過去弱勢政府的形象,民主派幾乎是不可能通過遊行去撼動特區政府。曾特首在遊行後及時表示,遊行市民的意見已經聽到,並不計較遊行人數,搶去了民主派不少的風頭,更獲得不少中間派的掌聲。因此遊行對於政府來說,無論實際上還是民意戰都沒有輸,算是小勝。
陳太借勢而上
在沒說輸家之前先說贏家,這次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A45)和陳方安生都搶佔先機,不少媒體用陳方安生「騎劫」遊行成果為標題,A45的宣佈組黨也吸引了媒體的注意。A45的一班大律師組黨,以執政黨為目標,選在遊行前夕宣佈組黨,是一個計算精準的政治公關。
陳方安生則以突然出現在遊行隊伍中的方式,再次贏得了部份市民的掌聲。和組織遊行的民陣、全力動員的民主黨、大力宣傳的《蘋果日報》,以及宣佈不惜提早退休的陳日君主教相比,陳太的表態實在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已經退休的陳太輸了沒有損失,最多徹底退出政壇,贏了卻有機會問鼎特首。選擇在民主派動員能力不足的時候借勢而上,這次的大贏家必屬陳太無疑。
民陣形象受損
這次遊行是人數統計差異最大的一次遊行,遊行統籌單位「民間人權陣線」自行宣佈遊行人數為二十五萬人,而警方的統計是六萬三千人,港大學者統計是六萬一千人,差距之大令人詫異。先不論誰對誰錯,被指報大數的只是民陣,火頭沒有燒到其他民主派身上。
左派媒體在遊行後就不斷炮轟民陣「報大數」,並且直接質疑民陣的誠信。這次左派引用的數據多數來自學界,具獨立性和科學性。雖然說遊行是民主派集體搞的,而被人懷疑誠信的責任卻無可避免地落在主辦機構頭上,「民陣」變成多做多錯。
民主黨失主導權
一般來說,反對派的道德立場比政府高,因為反對派沒有執政權,責難政府比較容易。不過,反對派整合意見的能力也相對比較弱。在多次遊行中,這個現象已經表露無疑。不難發現,由二零零三年的「七一」遊行開始,民主黨在民主派的影響力就已經開始一步步被邊緣化了,遊行造就了一大批的政治新星,像陳主教、長毛、鄭大班和最近宣佈組黨的A45。
越來越多的民主派出現,固然為民主派帶來不少新血,但是民主黨的黨員人數卻沒有因為歷次的「民主運動」而增加,一定程度反映了新一代民主派對於民主黨的失望和不信任。
越多民主派新星的出現,實際上就是越大程度地破壞民主黨的選民基礎,不認同民主黨的民主派選民現在就多了不少選擇,必然令民主黨不能繼續成為民主派的主導力量。筆者認為,民主黨是這次遊行的大輸家。因為民主黨宣稱要做一個「永遠反對派」,相對打算成為執政黨的A45來說,民主黨的吸引力已經大大失分。如果民主黨不放棄那種對抗性思維,繼續扮演一個「永遠反對派」的角色,越多的遊行,就越會導致民主黨的邊緣化。
李炘
2006年1月1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