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妙計掩護情報的通訊員:香港抗戰老兵劉炳安專訪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LEE Yim 10月 13, 2022 西貢檳榔灣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市區中隊隊部舊址,其時方蘭任市區中隊長。隊部除了指揮抗日游擊隊員行動外,亦安排通訊員傳遞有關日軍的情報。《香港輕新聞》於2021年末邀請當年為方蘭派信的通訊員劉炳安進行採訪,了解通訊員於抗戰時期遇上的危險。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吶喊》讀書報告——絕望的否定之否定 LEE Yim 11月 29, 2002 《吶喊》封面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1] 魯迅,一個注定和中國命運聯在一起的人,一個無疑是影響一代、幾代,或許幾十代中國人的人。然而,除了知道他是偉人、文豪、白話文先驅等,對他還有多少瞭解? 魯迅是一個偉人,但他畢竟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喜怒哀樂,有時也會發怒大罵「一個都不寬恕」,這是可以接受的人之常情,畢竟魯迅是人而不是神。 台灣將魯迅貶的太低,內地又將魯迅抬的太高。魯迅一生提倡「破除迷信」,但往往我們就是掉進了或「神化」或「醜化」魯迅的圈套之中,完全接受權威對魯迅的標注,無論如何不是好事。誠然人生在世,早已接受各種觀念,斷不可能絕對客觀公正,筆者還是想不設任何前提地評論《吶喊》,並針對「傳統」的,或市面流行的魯迅評論做一評述。 上面說魯迅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並沒有任何的夸張。魯迅先生離世已有六十六年了,然而,在華人世界裡,幾乎每年都有關於他研究、解讀、評論或是紀念文章的出版,魯迅的全集也再版過數十次[2],如果你今天在互聯網上打魯迅二字,可以找到兩千多個有關的網站,更甚的是,我們這一代都是讀魯迅的孩子,我們都讀過魯迅的書、知道阿Q和孔乙己、也都以白話文寫作…… 魯迅以小說和散文最為著名,《吶喊》則是魯迅的第一本小說集,某程度上來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許多富有影響力文章都收錄在《吶喊》裡,諸如〈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藥〉和〈故鄉〉等,這些文章大部份收錄在當時最出名的進步刊物《新青年》裡,由〈狂人日記〉開始,魯迅的名氣越來越大,到了寫〈阿Q正傳〉時魯迅已經是一代宗師了。 魯迅對於國民政府的不滿是很輕易表露在字行間的,魯迅說:「我覺得許多烈士的血都被人們踏滅了,我覺得什麼都要重新做過。」(載自〈華蓋集.忽然想到〉)魯迅對於封建主義進行了深入的批判,如〈狂人日記〉中描寫的禮教吃人、〈孔乙己〉中描寫的人民的麻木不仁、〈藥〉中描寫的人民的愚昧無知等,相信這就是對「半封建半殖民地」,這一我們沒什麼感性認識的名詞的最好注腳。 儘管,時局是這樣的不堪入目,魯迅沒有像當時的一些文人(如張... Read more »
《射雕英雄傳》讀書報告 LEE Yim 5月 26, 2001 《射雕英雄傳》封面 《射雕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於1957年至1958年間在《香港商報》連載。這是作者的第四部武俠小說(之前三部分別為《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雪山飛狐》),此書確立了金庸在武俠小說界「盟主」的地位。由於《射雕英雄傳》原是報紙連載的關係,不免比較拖沓,所以作者在80年代初又對《射雕英雄傳》進行了一次修訂,這一修訂版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一、內容簡介 《射雕英雄傳》的故事由南宋臨安牛家村兩個結義兄弟——郭嘯天、楊鐵心和全真教道士丘處機的一段巧遇開始。當時,中國北方已被金人完顏氏所侵略,金人不善政治,北方人民叫苦連天,郭嘯天和楊鐵心都是由北方逃難到南方的忠良之後,對南宋朝廷向金人綏靖的政策十分不滿,但又苦無救國救民的對策。 一天夜里,長春真人丘處機因為殺了一個漢奸,而受到了南宋和金人的追殺,逃到牛家村,三人都是有志救民於水火之士,所以在一場小鬥後,便成了不打不相識的好友,長春真人更為二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嘯天孩子取名郭靖、楊鐵心的孩子取名楊康,有不忘靖康之難的意思。郭靖便是本書的主角,而《射雕英雄傳》的主線也是描寫郭靖如何從「傻小子」到大俠的過程。 郭嘯天、楊鐵心兩兄弟別過丘處機後不久,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及南宋追兵便殺到牛家村,殺死郭嘯天,捉走楊鐵心,郭嘯天、楊鐵心的妻子包惜弱和李萍也各散東西,後來完顏洪烈帶走包惜弱,從此包惜弱、楊康兩母子便住在金國宮殿里,而郭嘯天之妻李萍懷著孩子逃向蒙古,後來的主角郭靖便在蒙古大漠中出世。因為在蒙古出生的關係,郭靖從小和成吉思汗的子孫打交道,更和成吉思汗的四王子托雷結拜為兄弟。 因為一場小小的風波,長春真人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立下賭約,江南七怪教郭靖武藝,丘處機教楊康武藝,相約十八年後在江南互相比武功論成敗。十八年後郭靖南下比武,途經張家口,遇到了女主角黃藥師之女黃蓉,當時黃蓉正離家出走,男扮女裝並喬裝成小叫花子。黃蓉和郭靖交了朋友,後來兩人私定終身,把臂同游,展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 當時的中國武林有五大高手,分別號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和「中神通」。東邪是桃花島主黃藥師,西毒是白駝山歐陽鋒,南帝是大理國皇帝段智興,北丐是丐幫幫主洪七公,中神通是全真教教主王重陽。這五個人在華山論過一次劍,為的是爭奪一本叫《九陰真經》的武俠奇書。 郭靖先後拜丐幫幫主洪七公、全真教老頑童周伯通... Read more »
香港廉政公署的成功經驗:精確定義貪污 Jeremy 12月 02, 2010 香港警隊總警司葛柏被捕,轟動一時。 廉政公署無疑是香港的標誌之一,它的廣告詞:「香港勝在有ICAC」,可謂膾炙人口,深入人心。根據國際反貪污組織「透明國際」的評估,2010年香港的清廉指數為8.4分,排名全球13位,是全球最清廉的政府之一。 肩負着香港反貪污任務的廉政公署,只有1200個職員,相對於香港15.6萬公務員和3.2萬警察來說,是一個很低的比例。這個機構的英文名稱ICAC(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直譯為「反貪污獨立委員會」,其職員差不多都以合約形式受聘,和傳統意義「鐵飯碗」的公務員也不相同。在公務員事務局的網站上面,更特別註明:法官、司法人員和廉政公署的人員,不計算在公務員的編制之內。 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 廉政公署的成立,和三個人的名字分不開,一個是首任的廉政專員姬達(Jack Cater),另外一個是全力支持廉政公署的港督麥理浩(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最後一個則是成就廉政公署威信的反面角色——香港警隊總警司葛柏(Peter Fitzroy Godber)。 先有行賄還是先有貪污,或許永遠無法說清楚。在20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社會人口快速增長,導致了供應和需求的不平衡,不少市民為了擠進廉價公屋或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往往會使用賄賂的途徑。這是因為,當時大部分市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政府文件又一律使用英文,看不懂,不會填,給一點錢行賄換取利益,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風氣。 到了70年代,香港已經變得無官不貪。一些老警員回憶,當時警員收取黑道白道的賄賂是公開的秘密,每個警員上班時,都可能在抽屜裡發現放有來歷不明的錢,當差的都心知肚明,不便過問——收了錢,自己人;不收錢,同袍反而認為你是異己,提防你,排擠你,在警隊也就呆不下去了,不少警員被迫妥協,同流合污。香港的警察在當時也被譏笑為「有牌爛仔」,即合法的黑社會,無人乾淨。 英雄的成名需要壞蛋的襯托,廉政公署的威信,也由打擊貪污巨犯而來。1973年,當時的香港警隊總警司葛柏,被警察的反貪污部發現擁有財產437萬元,而他1952年加入警隊到1973年的正常工資僅為89萬港元,如此巨款,完全無法解釋,無疑是非法所得。 當然,作為反面人物的葛柏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曾經獲得過殖民地警察服務獎章及英女皇警察服務勳章,一度是警... Read more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