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發展面臨三種抉擇

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維基百科圖片

西方發展經濟學鼻祖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認為,在進入向成熟推進階段(Drive to maturity)之後,大部分西方國家面臨對外擴張、高福利和高消費社會三種選擇。筆者(本欄8月26日)比較若干經濟數據之後發現,中國經濟體系於2003年步入向成熟推進階段,並於2007年完成起飛階段。發展路徑和西方先進國家基本相同,意味着中國有潛質成為世界一流大國。根據發達國家一般經驗,在完成起飛階段十數年後就會步入高消費社會,2017年可能成為中國轉型的關鍵年份。

羅斯托對成熟之後的社會描述常被誤解,不少論者認為高消費社會是唯一方向,但事實上,羅斯托提供的數據足以支持其觀點,在進入向成熟推進階段之後,大部分發達國家面臨三種選擇:第一是對外擴張,在疆界之外尋求可以征服的他國領土,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第二是成為福利國家,運用國家的力量來實現社會保障,並冒着犧牲部分發展因素的危險,來緩和商業循環所造成的困難,歐洲諸國是其代表;第三是提高消費水平,令大眾消費超越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以美國為代表。

消費對經濟貢獻已過半


以目前國際環境和中國自身國策而言,第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雖然現在面對「C形包圍」,南海和東海爭議不斷,戰爭呼聲甚囂塵上,但即使最「鷹派」的學者,也僅僅希望遵循「以戰止戰」的方式來解決干擾,這和掠奪資源及生存空間的擴張主義非但不同,而且相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2011年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過半,達到了55.5%(支出面GDP),超越了投資對於經濟增長貢獻的48.8%。這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轉為由消費拉動,一改過去消費率過低的傾向,政府拉動內需雖然和歐美經濟疲弱導致的出口下降有關,但客觀上令中國出現了高消費社會的基本特徵。

高消費社會以美國為代表,在羅斯托看來,也只有美國是最成功的例子。目前,美國只有全球5%的人口,卻消耗了世界20%的資源;擁有全球25%的汽車,卻使用了40%的汽油。有學者推算,中國人口要達到美國的消費水平,整個地球的資源都將不敷應用。同時,美國經濟增長當中有70%來自消費,但高消費借助信貸,需要社會性的「先用未來錢」,這種將責任留給後代才能維持的模式,在金融海嘯之後隨企業一起破產,並不可以持續發展。美國現在為了醫療改革和投資教育,醞釀向富人徵稅,也說明一些問題。


福利社會發展值得關注


高消費也將衝擊低成本生活的可能,在產業不斷升級的情況下,要獲得低價消費品已經愈來愈困難。目前,中國主要城市的收入尚未達到發達社會的水平,在借貸不足的情況下,倘若消費持續提升至和發達社會看齊,造成的危險不言而喻。

在上述兩種道路都困難重重的時候,福利社會的發展特別值得關注。同樣以人口計算,中國福利和歐洲看齊也不現實,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說,福利社會也就是收入分配模式改變問題。西方著名政治學者拉斯威爾(Harold Lasswell)對分配的觀點是:「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在目前的中國社會討論福利問題,也首先需要解決「誰得到什麼」。

社會福利最重要改革,莫過於戶籍制度和福利分割,這也是在不廢除戶籍制度的前提下最輕微的改變。2009年《中國青年報》做了一個網絡調查,在「哪些社會福利和機會應該與戶籍脫鈎」一項當中,教育和醫療成為首選,接下來依次是:社會保障、幼託、養老、就業機會。同年,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宣布,逐步把社會福利與戶籍登記制度脫鈎,可見變化已經悄悄發生。

羅斯托的理論源自於西方社會的歷史經驗,與中國的實際情况並不相同。在羅斯托的模型當中,半熟練工人、熟練工人和職員的增加,不是來自農村人口,而是來自城市本身的人口。在當今中國,由於計劃生育制度在農村較為寬鬆、在城市較為嚴格等種種歷史原因,從農村補充勞動力是發展的不二法門。

可以想像,在戶籍問題和城市福利制度脫鈎之後,將會有更多的農村居民進入城市,這不僅僅可以紓緩民工荒,也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李炘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幹事

信報,中國圍睹,2012年12月8日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3578&cat_id=6&title_id=562846


相關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射雕英雄傳》讀書報告

《吶喊》讀書報告——絕望的否定之否定

馬克思主義簡介:政治經濟學2 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