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影評

《潛水鐘與蝴蝶》海報

對香港的觀眾來說,「潛水鐘」這個名詞太陌生了。單看名字可能未必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甚至看電影也可能誤會那只是一件潛水衣,不能表達出那種絕望的無力感。

潛水鐘(Diving Bell)是十六世紀發明的潛水用具,因為早期通常都是一個鐘形的金屬容器而得名,密封之後放在水裡面慢慢下沉,改良後,成為電影中衣服的形狀。與潛艇不同,潛水鐘沒有動力,全靠水面上的船隻控制升降。

那種在深海中吶喊卻沒有人聽到,壓抑、緊促和由別人控制自己生死的無力感,大概只有對潛水鐘這個詞匯有認識的觀眾才能深切體會。戲中主角的一隻眼睛被縫合,無法表達心中極端的恐懼和不願意,用潛水鐘來形容,包含很多暗喻和聯想,作者的文學修養確實不俗。

《潛水鐘與蝴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自法國著名時裝雜誌《ELLE》總編輯Jean-Dominique Bauby的同名傳記,本來的生活多姿多彩,受人尊敬,一下子因中風而癱瘓,只剩下眼皮能夠活動,Bauby不能說話,但是思維依然清晰,醫院的醫生抓住這個機會,設計了一套用眨眼來拼出法語字母的方法給Bauby。在這種情況下,寫作就成為他唯一的精神寄託,也就是自由飛翔的蝴蝶。書名用「與」,意味著潛水鐘沒有變為蝴蝶,而是並存,作者亦在書籍出版之後去世。

中風的人不少,好作家也不少,但是中風的好作家,而且能夠維持自己思維的人真的不算多。《潛》的故事由一個看上去如同活死人的病人角度來觀察世界,屬於可遇不可求的那種故事,很多細節,如想看電視卻不能開的這種無奈,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描述得這麼生動。

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Bauby的長子為他擦掉流出的口水,然後不禁抱著母親痛哭,而比他年紀小的妹妹則在另一邊玩耍,整個場景沒有特寫,沒有對白,甚至只有兩秒的畫面,卻簡明有力。另外一個場景是Bauby的父親來電,有點語無倫次的對白,也真實感人。

事前,我很擔心這部電影被拍成廉價的罐頭心靈雞湯,幸好片子並不煽情,值得一讚,Bauby沒有因為生病而改變信念和態度(而且還很有幽默感和好色)。而一開始Bauby半昏迷的主觀鏡頭,據聞是將乳膠塗在鏡頭上拍攝而成,也見巧思。

誠然,這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不過一般觀眾未必了解其具深度的內容,120分鐘的長度也是一般觀眾所能接受的極限。不過看完這套電影,不難理解它為何可以擊敗《色戒》而拿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李炘

《試影室》,香港影評人協會,2008年3月8日
http://www.filmcriticschina.org/review_thisweek.ph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博客編輯工具

《射雕英雄傳》讀書報告

《西潮》讀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