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5的文章

香港愛國商人視角下的另類改革開放史──評石中英傳記《英氣》下卷

圖片
石中英傳記《英氣》下卷近日出版。該書上卷聚焦其青年時期投身左派社會運動的經歷,他在六七事件中印製及藏有傳單(尚未派發)而成為青年政治犯,封面以紅色致敬那個火紅年代。下卷則轉向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後,主角如何從左派機構下海經商,最終成為國際買辦的往事,封面換成劍橋藍,象徵人生新篇章。 下卷共七章,另附四段「餘韻」。內容由創辦時代電腦、承接「紅色經濟圈」電腦化業務起筆;到入職工聯會屬下的華南旅行社,主責拓展內地旅遊;再到從事國際買辦,直至成為中國彩色電視大屏幕彩管的「造王者」。書中展現了主角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如何把握機遇、成就自我,並折射出香港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特殊角色,頗具啟發性。 香港之所以成為「東方明珠」,與中國改革開放密不可分。然而,本書副標題卻是「一本你不知道的另類香港史」。誠然,市面上不乏關於改革開放的著作,探討港商北上的研究亦屢見不鮮,這段歷史本不應如此「另類」。但從英殖時期香港愛國青年的視角審視整個改革開放歷程的作品並不多,這正是本書的獨特價值所在。 談及改革開放,人們常以蘇聯為比較對象。許多人認為蘇聯解體源於戈爾巴喬夫先推政治改革、後行經濟改革。然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戈爾巴喬夫最初亦計劃優先推動經濟改革,其標誌包括1987年通過的《合資企業法》,允許外資與蘇聯部委、國企或合作社成立合資企業;同年稍後通過的《國有企業法》,則允許國企依市場需求決定產出,履行國家訂單後可自由處置剩餘產品,實現自負盈虧。這些措施與數年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頗為相似,且均早於1988年啟動的政治改革。甚至,政治改革在某種程度上旨在削弱國內保守派與烏克蘭勢力(如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幫),以推進更深層次的經濟改革。 披露超級聯絡人細節 儘管有中國的成功示範,蘇聯亦曾招商引資,但最終還是失敗解體,中蘇兩國差異何在?據傳戈爾巴喬夫曾分析,中國改革成功得益於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指出,香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結構性作用,在於憑藉港英時期建立的法治與專業制度,承接並消化國內一切需經市場運作的資金、投機與投資,同時不影響內地民眾日常生活。該學者強調,香港人在此過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幾乎所有境外資金、技術、管理與投資均經香港引入。他的直接證據是:約七成外國直接投資(FDI)透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 然而,這種宏觀論述雖有一定道理,卻未觸及政策落地的細節。改革開放並非一宣布,港資與國際資本便蜂擁而至...

馬斯克成立美國黨與加速主義的政治試驗

圖片
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宣布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將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的技術至上哲學引入政治領域。馬克思(Karl Marx)曾指出,科技進步影響生產方式,進而塑造人們的思想與社會制度,稱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加速主義則將科技發展由工具提高到主體位置,主張加速科技發展,創造技術奇點以改革社會,認為既然技術進步是社會變革的根本動力,傳統道德與文化價值就應為技術發展讓路。 英國哲學家尼克·蘭德(Nick Land)被譽為「加速主義之父」,他的思想一定程度受1980-1990年代中國經濟改革的啟發,當時中國政府通過摒棄過時的條條框框,全力招商引資與推動技術進步,快速實現了現代化。加速主義後來傳播至美國矽谷,深刻影響了馬斯克與彼得·蒂爾(Peter Thiel)等科技領袖。 對於技術進步的態度,存在左右兩派觀點。左翼認為資本主義已成為技術生產力的桎梏,強調技術的民主化,例如列寧提出的「電氣化加蘇維埃」,提倡技術惠及人民(可參考《Manifesto for an Accelerationist Politics》);右翼則主張技術進步應由市場與精英主導,反對政府監管(可參考《Notes on e/acc principles and tenets》)。 馬斯克推崇的「有效加速主義」(e/acc)屬於右翼,視技術進步為最高價值,認為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加速,而市場機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並假設社會問題可通過技術進步自然解決。馬斯克在2024年7月11日的一次直播中提到,腦機接口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讓大腦和計算機進行高度鏈接,在人類智能和數碼智能之間建立共生關係,降低AI帶來的風險。換言之,其最終目標不是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行動能力,而是讓植入晶片的人擁有比正常人更強大的能力,顛覆性不亞於創造「超人」。 然而,有效加速主義本質上是「反人類中心主義」的,全人類的福祉並非其首要考量,部份激進觀點如《Notes》一文明確表示,與超人類主義不同,有效加速主義對人類「沒有特別的忠誠」。至於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下的技術進步會擴大貧富差距,最終導致制度崩潰。有效加速主義者多數會迴避這類問題,也不太關心底層民眾是否會受益。而就加速主義的思想源頭上來說,中國人民大學翟東升教授指出,中國當前的發展模式可視為一種「以人為本」的左翼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