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發展面臨三種抉擇
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 維基百科圖片 ) 西方發展經濟學鼻祖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認為,在進入向成熟推進階段(Drive to maturity)之後,大部分西方國家面臨對外擴張、高福利和高消費社會三種選擇。筆者(本欄8月26日)比較若干經濟數據之後發現,中國經濟體系於2003年步入向成熟推進階段,並於2007年完成起飛階段。發展路徑和西方先進國家基本相同,意味着中國有潛質成為世界一流大國。根據發達國家一般經驗,在完成起飛階段十數年後就會步入高消費社會,2017年可能成為中國轉型的關鍵年份。 羅斯托對成熟之後的社會描述常被誤解,不少論者認為高消費社會是唯一方向,但事實上,羅斯托提供的數據足以支持其觀點,在進入向成熟推進階段之後,大部分發達國家面臨三種選擇:第一是對外擴張,在疆界之外尋求可以征服的他國領土,以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第二是成為福利國家,運用國家的力量來實現社會保障,並冒着犧牲部分發展因素的危險,來緩和商業循環所造成的困難,歐洲諸國是其代表;第三是提高消費水平,令大眾消費超越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以美國為代表。 消費對經濟貢獻已過半 以目前國際環境和中國自身國策而言,第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雖然現在面對「C形包圍」,南海和東海爭議不斷,戰爭呼聲甚囂塵上,但即使最「鷹派」的學者,也僅僅希望遵循「以戰止戰」的方式來解決干擾,這和掠奪資源及生存空間的擴張主義非但不同,而且相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2011年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過半,達到了55.5%(支出面GDP),超越了投資對於經濟增長貢獻的48.8%。這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轉為由消費拉動,一改過去消費率過低的傾向,政府拉動內需雖然和歐美經濟疲弱導致的出口下降有關,但客觀上令中國出現了高消費社會的基本特徵。 高消費社會以美國為代表,在羅斯托看來,也只有美國是最成功的例子。目前,美國只有全球5%的人口,卻消耗了世界20%的資源;擁有全球25%的汽車,卻使用了40%的汽油。有學者推算,中國人口要達到美國的消費水平,整個地球的資源都將不敷應用。同時,美國經濟增長當中有70%來自消費,但高消費借助信貸,需要社會性的「先用未來錢」,這種將責任留給後代才能維持的模式,在金融海嘯之後隨企業一起破產,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