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謊言》書評
《真實的謊言》封面 數字,能夠提供比較宏觀的概念,有助於我們作出理性的選擇。比方說:「《參考消息》的發行量很大」這個句子提供的信息量極為有限。究竟有多大,只有通過數字來說明,根據世界報業協會公佈的數字——「《參考消息》的發行量是中國第一、世界第八」[1]。 那麼由這個信息內便可以解讀出: 雖然《參考消息》發行量穩居中國第一,但也僅僅是世界第八位而已。以中國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尚有不少進步的空間。而世界頭五位的報紙都是日本的報紙。由此,我們又可以進一步研究日本報紙成功的因素,以改善自己報紙的發行量。 在沒有數字的情況下作出任何理性的規劃,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對民調的總體批判 《真實的謊言》是一本十年前出版的書籍,分八個章節,介紹了各種操縱數字的手段、方法和實際例子,有助於進一步討論數字和民意的關係。 作者辛西雅.克羅森(Cynthia Crossen)是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對於「媒體騙術」有份外深刻的理解。此書由分析民意調查的方法入手(〈民意調查的遊戲規則〉),到研究民意調查和商業的利益關係(〈操縱家口袋裏的民意指標〉),到個案和廣告(〈揭開醫藥研究黑盒子〉、〈食物的真相〉、〈廣告騙術〉),最後是分析民意調查在公共行政和司法制度的影響(〈公共政策〉、〈訴訟調查挑戰法庭正義〉),〈向不實調查說「不!」〉則是最後總結的一章,全書結構非常緊密,影響由小到大,層層遞進。 作者認為,數字之所以變得不可信,是因為商業元素在現代社會的加重。作者批評:「在資訊業,真相只屬於花錢的人」[2]。美國著名民調公司蓋洛普的調查定價,為每一問題1500美元[3],價格極為昂貴。由此產生兩個問題:1、個人不可能負擔民調,因此,也難以檢驗民調真實性;2、如果沒有商業或政治的價值,不會無端出現民意調查,民調的進行,背後也涉及各種利益。這兩點構成了民調的基本限制。 現代傳播挑戰理性 理性是西方民主價值體系的核心,只有在「人是理性的動物」這一前提下,才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或者說自己認識真理的能力),有了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才有可能去反對權威給予的詮釋,民主政治才成為可能。 作者在〈公共政策〉一章中,提及理性這個話題,可惜著墨不多。筆者認為,可以提出兩點進行探討:一、在各種資訊的「疲勞轟炸」之下,人們如何分辨資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