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4的文章

「港人優先」? 甚麼是香港人?

圖片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 (資料圖片)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在12月10日提出了「港人優先」議案,雖然最終遭到否決,卻把本土思潮由街談巷議帶進了議會。 「港人優先」議案 本地思潮進議會 表面上,港人優先合乎情理,特首提出過「港人港地」的優先政策,人口承受能力也是過去幾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熱門話題。但在過去的佔領運動中,本土派喜歡用「港豬」形容不支持他們的一般市民,又用「左膠」形容堅持普世價值的社運派。說明本土派口中的香港人與一般定義存在分歧。 街談巷議怎麼說都無所謂,制定政策卻依賴清晰的定義,需先定義甚麼是港人,相關政策才有落實的可能。為免一朝醒來,很多人忽然喪失港人身份,甚麼是本土派口中的香港人,已經成為一個值得對待的話題。 法律上,在香港住夠七年就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范國威口中的港人可能也是這個意思,卻未必令其他本土派滿意。去年10月,《人民日報》將新移民形容為「新香港人」,旋即遭到本土派圍攻,如中央政策組前全職顧問練乙錚教授,就用了「稀釋」一詞形容內地新移民對香港人概念的衝擊。說明法律上的香港人,非但不是本土派的自己人,連同路人也未必有資格。 血統劃分身份 本土派失精英 今年2月17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孔誥烽。在報紙撰寫了「甚麼是中國人?」一文,認為中國人的定義在血統劃分的種族民族主義(racial nationalism)和價值認同的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之間搖擺不定。他的觀點值得參考,不過用同等標準定義港人,也會帶來更多問題。 以血統的角度去看,香港以華人為主毫無爭議,次一級的劃分則是省籍。香港各種同鄉會多不勝數,除了佔主流的廣東人,潮州、客家和福建人,在商界有着重要比例。上海背景也佔據政界一定份額。用單一的省籍作為劃分,本土派無疑要冒着喪失大量精英的風險。況且,廣東話雖是本土派旗幟之一,廣東人卻是不少本土派要排斥的對象,本土派很難用種族民族主義界定港人身份。 香港多元 「中環價值」Vs「旺角價值」 用價值認同定義香港人,對移民城市來說十分適合,而效忠和認同憲法,則是價值認同的最佳方式,美國入籍的要求就是一例。不過很多本土派對《基本法》提出異議,動輒要求修改,更談不上甚麼效忠。主流泛民2004年提出的「香港核心價值」,又一直缺乏廣泛認受性——早有人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