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致新特首:未來五年香港需兼顧內外

圖片
梁振英特首任內主張「內交」,和內地城市建立關係。今年3月5日,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到了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具體怎麼落實還有待具體措施,但已經可以視為中央的定調。區域融合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更涉及到香港未來方向。不過事實上,要扮演好香港的角色,不僅要緊貼內地,更應該放眼國際。 區域融合在回歸後的演變 回歸後,區域融合出現了廣度和深度的變化。1998年3月30日,由時任廣東省常委、副省長王岐山牽頭成立的粵港聯席會議首次召開,港方組長是時任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會議由廣東省與香港特區政府高層人員組成。據媒體透露,該會議一度流於形式,港方官員擔心粵港走的太近,會令香港喪失自治和獨特性,甚至變成內地普通城市。 變化出現在2003年,當時非典(SARS)襲港,導致百業蕭條。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正式簽署,這個措施一般被解讀為中央對港的救助措施,其中在同年7月28日開始港澳個人遊(自由行)為當時的香港注入了經濟活力,內地遊客呈倍數上升,改善了香港的失業率。實際上,CEPA旨在減少市場壁壘及政府管制,也為內地金融業提高了競爭能力,屬於互利共贏。CEPA不僅遵循一國兩制,也需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因為規定清晰具體,加上幾乎每年都有補充協議,因此至今依然是內地和香港最重要的一份經貿協議。 區域融合出現在同年11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提出「泛珠三角經濟區」(即9+2),包括香港、澳門、廣東、廣西、海南省等11個行政區,合作在CEPA框架內實行,每年舉行發展論壇。到了2009年1月,發改委公佈《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由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並由總理溫家寶批准,第一次將粵港合作明確為國家政策。和9+2不同,範圍收窄到港澳和廣東省內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及肇慶,也稱「新9+2」,與「大灣區」範圍相同。計劃到2020年,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 在《規劃綱要》之下,旨在加速粵港人員往來的基礎建設開始興建,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和河套區發展逐漸成形,「一小時生活圈」概念被熱炒。其指導思想列明「為保持港澳地區長期繁榮穩定提供有力支撐」。2010年4月在《規劃綱要》之下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十分進取的措施,包括允許香港保險業機構在...